-
7 x 24全国售后支持
-
100 倍故障时长赔付
-
25 年25年行业服务经验
-
70 家全国售后支持
-
1600+ 名超千人的设计、研发团队
-
150 万服务企业客户150万家
2025-07-18
赞同+1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成为了各国共同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建立科学、系统的碳排放监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城市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碳排放监测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碳排放目标的实现。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城市碳排放监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核算碳排放数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了两个阶段的主要目标:第一个阶段是当前至2025年,重点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全面建立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着力完善区域、行业企业和产品碳排放核算制度方法,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为“十五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实施碳排放双控提供数据支撑。第二个阶段是2026年至2030年,重点是全面提升碳排放核算能力水平,构建完成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健全相关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标准规则、管理机制和方法研究等,确保碳排放数据能够有效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控要求。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在碳排放监测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我国已经设置了140多个各类监测点位,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深圳市等13个城市。这些监测点位覆盖了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废弃物处理等重点行业,大部分点位已获取3—5个月的监测数据。此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不同生态类型碳排放数据收集方面也实现了逐年更新,进一步提升了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为了提高碳排放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成立“联盟”,实现了数据共享,拓展了数据分析和应用渠道。该联盟包括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等26家科研院所,通过多方比对和验证,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监测与核算体系。例如,上海市在上海中心大厦布设了9个中精度二氧化碳监测设备,连续运行8个月,产生了超过300万条数据,为上海市CO2垂直观测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技术创新方面,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也在不断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和新型方法学研究。例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遥感反演估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优化算法和构建模型,研发提出了高精度的碳排放监测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碳排放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城市碳排放监测体系的加速完善,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通过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实现数据共享与应用、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措施,我国在碳排放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碳排放监测体系将更加完善,为碳市场的运转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小姐姐删除。
赞同+1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成为了各国共同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建立科学、系统的碳排放监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城市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碳排放监测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碳排放目标的实现。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城市碳排放监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核算碳排放数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了两个阶段的主要目标:第一个阶段是当前至2025年,重点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全面建立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着力完善区域、行业企业和产品碳排放核算制度方法,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为“十五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实施碳排放双控提供数据支撑。第二个阶段是2026年至2030年,重点是全面提升碳排放核算能力水平,构建完成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健全相关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标准规则、管理机制和方法研究等,确保碳排放数据能够有效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控要求。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在碳排放监测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我国已经设置了140多个各类监测点位,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深圳市等13个城市。这些监测点位覆盖了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废弃物处理等重点行业,大部分点位已获取3—5个月的监测数据。此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不同生态类型碳排放数据收集方面也实现了逐年更新,进一步提升了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为了提高碳排放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成立“联盟”,实现了数据共享,拓展了数据分析和应用渠道。该联盟包括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等26家科研院所,通过多方比对和验证,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监测与核算体系。例如,上海市在上海中心大厦布设了9个中精度二氧化碳监测设备,连续运行8个月,产生了超过300万条数据,为上海市CO2垂直观测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技术创新方面,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也在不断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和新型方法学研究。例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遥感反演估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优化算法和构建模型,研发提出了高精度的碳排放监测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碳排放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城市碳排放监测体系的加速完善,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通过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实现数据共享与应用、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措施,我国在碳排放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碳排放监测体系将更加完善,为碳市场的运转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小姐姐删除。
Copyright © 1999-2025 星欧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cb-lib.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301082533号 京ICP证02533-2
添加动力小姐姐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