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协作
机器人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出货量和装机量均保持了年均超过十个百分点的高增长率。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反映了工业自动化和
智能制造的深入发展,也体现了协作机器人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提升工作安全性方面的独特优势。
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含四轴)市场销量达到3.14万台,同比增长26.10%。这一数据表明,协作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需求正在持续释放,尤其是在码垛、搬运、焊接等场景中的应用占比超过50%。预计到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4万台,同比增速超过25%。从市场规模来看,2023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14.8亿元人民币,销售出货量超过3万台。这一增长不仅得益于3C电子、
新能源汽车等核心行业的持续需求,也与非工业领域如医疗健康、教育、
新零售等场景的应用拓展密切相关。
协作机器人的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正从简单的搬运、装配等任务向更复杂的场景如焊接、抛光等扩展。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协作机器人在中小企业中的渗透率也在逐步提升,尤其是在经济型协作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此外,全球范围内对于协作机器人的需求也在增长,预计到2028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超过41万台,市场规模接近320亿元人民币。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协作机器人市场中既有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如ABB、KUKA、ESTUN等,它们在技术、应用和市场策略上各有优势,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这些厂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推动了协作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未来,协作机器人将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方面取得更多突破。AI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协作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关键,未来,协作机器人将更加智能,能够自主学习和优化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工业领域向更多的非工业领域渗透,如医疗健康、教育科研和新零售等行业对协作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
政策支持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协作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这些政策不仅为协作机器人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工业协作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协作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