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总发电比重在整体能源消耗构成近五年来持续增加,平均至达到三分之一份额。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化,也彰显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方面的努力与成效。
据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2023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最终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24.5%,较2022年增长约1.5个百分点,较2004年增长近三倍。在欧盟总发电量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达45.3%,其中三分之二来自
风电和水电。太阳能发电量增速最快,从2008年的7.4太瓦时增长到2023年的252.1太瓦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占比从1%上升至20.5%。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过60%的欧盟国家有四个,包括奥地利、瑞典、丹麦和葡萄牙。在供暖和制冷方面,可再生能源贡献了总能耗的26.2%,而2004年该比例仅为11.7%。在交通运输方面,可再生能源占比从2004年的1.6%上升至2023年的10.8%。
在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其中,
光伏发电装机增长明显,累计新增并网规模近2亿千瓦,同比增长57%,推动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达10.8亿千瓦。这相当于约48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从生产看,目前,中国
新能源总装机突破16亿千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的比重从“十四五”初的25%提升至46%,电量占比翻一番从11%提升至23%;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近21亿千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比重从“十四五”初的约43%提升至58%,发电量占比也翻一番从18%提升至36%。从消费看,超10亿千瓦光伏年发电量达1.2万亿千瓦时,支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分别达到约2.5万亿千瓦时和4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已可覆盖第一、三产业和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需求,有效替代标煤4.9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亿吨。
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在持续增长。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全球总发电量的30%,创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快速增长。绿色电力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从2022年的29.4%跃升至2023年的30.3%。这表明,随着煤炭和天然气发电的衰退,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电力结构中的主导力量。
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各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欧盟已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从32%上调至42.5%。中国也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也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增加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发电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使得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的增加,对全球能源结构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有效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近五年来可再生能源总发电比重的持续增加,是各国政府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实现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了强大动力。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