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穿戴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多方数据来源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了 5.379 亿台,较去年实现了 6.1%的增长。这一增长幅度再次印证了智能穿戴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
从 2017 年至 2021 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由 1.35 亿台增至 5.33 亿台。然而,在 2022 年,由于可穿戴设备创新性不足,需求减弱,出货量出现了大幅衰减。
进入 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增长 13%,出货量达 4660 万台。这主要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市场需求的回升。基础手环、基础手表以及智能手表三大主要产品品类均实现增长,成为推动市场扩张的主要动力。
在市场规模方面,2023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 1093.4 亿美元,预计到 2029 年将飙升至 3039.8 亿美元,在过去的五年内增长了 160 多。这一增长趋势表明,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正逐渐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增长不仅体现在出货量的增加,还表现在产品功能的不断丰富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主要集中
星欧娱乐康监测和跨终端交互联动,例如心率监测、睡眠追踪、健身数据记录、久坐提醒等。这些功能使得智能穿戴设备可以看作是
手机的延伸,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
生成式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可穿戴设备市场注入了新动力。科技巨头陆续推出相关新品,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产品选择。例如,智能戒指行业领先的芬兰公司 Oura 在其产品 OuraRing 上推出个人 AI 健康顾问,可以为用户提供短期和长期健康建议。
此外,新兴市场的开拓也为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穿戴设备在新兴市场中的普及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竞争格局方面,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较为集中。从 IDC 公布的 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来看,苹果、华为、小米、三星等公司是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在全球可穿戴市场中分别占比 20.6%、11.8%、10.9%、10.6%。这些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增长还受到技术进步的推动。随着传感器技术、移动
通信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日益丰富,用户体验持续优化。例如,智能手表不仅具备传统手表的时间显示功能,还集成了健康管理、消息通知、
支付、导航等多种实用功能。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 2028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 6.46 亿台,2024-2028 年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3.6%。
综上所述,全球智能穿戴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各厂商应抓住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增长的机遇,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