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产线覆盖达九个百分点 权威分析称大型企业转型提速
近年来,工业自动化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工业自动化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自动化产线覆盖已达到九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
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例如,“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实施,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1]。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纷纷寻求通过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2]。
在技术层面,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正逐步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例如,华为的
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海尔的COSMOPlat等国产企业在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1年,中国已有超过500家企业在
智能制造领域投入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数量已超过1.5万项[1]。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国内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竞争力,也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工业自动化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汽车行业是工业自动化应用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2020年,中国
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离不开高度集成的自动化生产线的支持,平均一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已超过90%。此外,家电、电子、
航空航天等行业也在积极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1]。
在市场规模方面,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产业规模达到1895亿元,同比增长1.61%;2022年产业规模为2807亿元,同比增长10.9%;2023年全年同比增速为11%,维持快速增长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新兴国家最大的自动化市场应用国家,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持续旺盛[2]。
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国内的龙头企业如汇川技术、固德威、英威腾等,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在国内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增长潜力,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除了传统的电力、冶金、
建材、
化工、汽车等行业外,高端制造业如工业
机器人、3C电子、
半导体、医疗设备等行业也成为工业自动化设备的主要增长动力。新兴产业如新能源、
新材料、新技术等也成为工业自动化设备的主要创新领域[2]。
在大型企业转型方面,工业自动化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加速推进,大型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已进入“提速换挡”的关键期。大型企业通过应用工业自动化技术,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数字化,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用友BIP通过提供
云计算、
大数据、AI等技术,支持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大型企业的数智化进程[6]。
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业自动化和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近日印发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该指南提出了基本原则、分步实施、场景突破、分类推进、政策保障五个部分,为制造业企业运用数字技术转型升级提供了通用参考[7]。指南还明确,要强化分类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引领“链式”转型,大型企业加速“整体”转型,中小企业实施“梯次”转型。
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线覆盖率的提升不仅反映了技术的进步,也表明了其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工业自动化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