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在近年来持续增长。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 2025 年 1 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显示,截至 2025 年 1 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 376.0 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 171.4 万台、交流充电桩 204.6 万台。从 2024 年 2 月到 2025 年 1 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 8.1 万台。2025 年 1 月比 2024 年 12 月公共充电桩增加 18.1 万台,1 月同比增长 35.1%。充电基础设施整体运行情况显示,2025 年 1 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39.5 万台,同比上升 49.5%。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 18.1 万台,同比增长 222.5%,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 21.4 万台,同比上升 2.9%。截止 2025 年 1 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1321.3 万台,同比上升 49.1%。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铺设速度在逐年加快。这一趋势与国
家政策的支持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国家层面,早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就明确了到 2025 年,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 2000 万辆以上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目标。并且,还提出了推进居住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网络布局等重点任务。同时,《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2022 年)也明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 100%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管线、桥架、电表箱等),公共停车场配建充电车位比例不低于 10%。在财政支持方面,中央财政提供了“十四五”充电基础设施奖励资金,对充电桩建设运营效率高、覆盖率提升快的省份给予财政奖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部分补贴也向充电设施倾斜,支持公共领域充电桩建设。充电桩企业还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符合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条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 10 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6](。
在地方层面,各地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充电桩建设。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将充电设施用地纳入公共设施用地范畴,允许利用绿地、停车场附属用地建设。电网企业负责配套电网延伸至充电桩产权分界点,降低用户接电成本。上海还推出了“一小区一策”,对老旧小区通过共享车位、智能有序充电(分时功率调节)化解电力容量不足的问题,“社区充电合伙人”计划鼓励物业、
车企、充电运营商合作分成,解决盈利难题。[6]
据中国充电联盟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 年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年充电基础设施新增量达到 422.2 万台,同期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为 1158.2 万辆,桩车增量比例为 1:2.7。截至 2024 年底,联盟内成员单位共上报公共充电桩 357.9 万台,包括直流充电桩 164.3 万台和交流充电桩 193.6 万台。过去一年中,平均每月新增公共充电桩约 7.1 万台。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北京等十个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占全国总量的 68.8%。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河北、四川、浙江、上海、山东、福建、河南、陕西等地,其中公交车和乘用车是电量流向的主要对象,而环卫
物流车与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相对较小。2024 年 12 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 59.1 亿度,较上个月增加了 7.2 亿度,同比去年增长了 55.2%,环比增长 13.8%。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中国充电桩总量已达到 1024.4 万台,同比增长 54%;其中公共桩 312.2 万台,私人桩 712.2 万台,公共桩额定总功率超过 1.1 亿千瓦,保障了 240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约 51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0%。“五一”假期单日高速公路充电量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已累计建成 2.72 万台充电桩,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快速增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25 年 1 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39.5 万台,同比上升 49.5%。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 18.1 万台,同比增长 222.5%,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 21.4 万台,同比上升 2.9%。截止 2025 年 1 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1321.3 万台,同比上升 49.1%。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 1:2,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