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工业
物联网场景部署节奏加快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 5G 工业物联网的部署和应用成为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据相关权威数据统计,去年新增的行业方案达到了两万家次。这一显著的增长表明 5G 工业物联网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快速的推广。
5G 技术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为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持。在 5G 工业物联网中,智能
物流场景能够提升运输效率。例如,在一些工厂中,通过 5G 网络实现智能穿梭车迅速完成物料拣选,并通过传送轨道高效地将物料传送至各个车间。智能生产场景则可以增加人均产值,在 5G 基站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数量减少,但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此外,“5G+
工业互联网”在多个行业得到应用。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华为、海尔、格力等企业利用 5G 技术积极实践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等典型应用场景,显著提高了生产制造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钢铁、装备、电子、采矿、港口等重点行业,“5G+工业互联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包括南京、武汉、青岛等城市。同时,工信部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推动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的升级。
在具体的发展目标方面,到 2027 年,要建设 1 万个 5G 工厂,打造不少于 20 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工信部在多个方面采取了措施。一方面,加快工业 5G 虚拟/混合专网建设应用,支持大型企业和特殊行业领域采用符合无线电管理要求的频率资源,试点建设工业 5G 独立专网。另一方面,开展 5G-A 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协同构建新型工业网络知识体系和技术架构,支持确定性网络、工业算力、开放自动化等技术创新。
在产业供给方面,国内主流模组厂商引领全球 5G 模组发展,市场占比超 80%。工业 5G 模组价格下探至 200 元,比商用初期下降 90%,产业支撑能力逐步增强。新型工业 5G 终端设备相继涌现,5G 工业网关、5G 工业路由器等数量超百款。
应用赋能成效显著,我国“5G+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全部 41 个工业大类,加速赋能行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在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钢铁、采矿等 10 大重点行业率先发展,形成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等 20 大典型应用场景,建成 700 个高水平 5G 工厂。
产业生态不断壮大,基础电信企业、工业企业、通信设备供应商、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科研机构等产业主体不断壮大,协同发力打好“团体赛”。
未来,“5G+工业互联网”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拓展,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推动其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创新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